找到相关内容714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答:禅宗就是禅定吗

    啦,就是想从男女的淫乐中修定(见印顺法师成佛一四四页)。修定的意义,被附会混杂到如此的猥亵下流,也真可悲可怜!但是,这也告诉了我们,印度对于定的意义是看得非常广泛的,这与中国禅宗的本旨,何止相去...解脱的修持法,是以戒为起步,以定为重心,以慧为目的,戒、定、慧,称为三无漏学,三者缺一不可,三者相互关连,相互助长,成一螺旋形的状态──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,由慧起修──直向解脱上升。其中的定,就是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64011612.html
  • 明白事理

    教法,这也是一个迅速的成佛。   譬如“无上瑜伽密续”,   “小乘”是不可做。   “大乘”是不可以做。   而“金刚乘”依“空性见”,依“空乐大定”而修,得到究竟禅定的验证。   然而,“金刚乘...”。依佛教理论的说法,因明学,自悟悟他均有利益,对于一切事理,均比较清楚明白,这也是“妙观察智”吧!   因则能生,故有因果。   因地而修,就成了修行因,因修而果证。   因则能生,辅因而成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538229.html
  • 度牒与戒牒

    化。有支那堪布者(考得此为北系禅者,随金城公主入藏),弘法藏卫,唱顿悟成佛。印度莲华戒至,与共辩论,支那堪布失对于当时,遂被放而不得行其。西藏佛教,乃日化于印度晚期──神秘欲乐教。此则公案,西藏学者,辄引为谈助。如宗喀巴“菩提次”,即每指异义为同于支那堪布,一若支那堪布,为异见代表者。此含有鄙视性传说,闻太虚大师尝为翻案,未详作如何说。夫教学短长,非一人所可得而代表,亦非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1140033.html
  • 忏悔除罪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成佛;忏悔像樱珞一样,可以庄严我们的菩提道果。《四十二章经》说:「有恶知非,改过得善,罪日消灭,该舍得也。」《菜根谭经》里说:   「弥天罪过,当不得一个悔字。」犯了错而知道忏悔,再重的罪业也能...·普贤行愿品》云:「我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瞋痴,从身语意所生,一切我今皆忏悔。」 二、忏悔的意义   忏悔,是佛教重要修行法门之一。经云:「不怕念头起,只怕觉照迟。」这种内心觉照反省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2445055.html
  • 佛教的神灵观

      佛就是一个“觉悟者”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不存在人格、地位上的不同,从有"觉"上的差异。"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者,皆得成佛。"释迦牟尼说法州年,谈经300余会,无非灶为众生指出一条"成佛"棗自已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。   在成佛的艰难修行征途上,先要经过菩萨这一阶段,这是--个发心发愿,勉力修持的过程,佛教通过一套严密的理论论证构架了一部完整的修证阶梯,通过这一级级的修证,完成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945335.html
  • 净土宗在我国的流传

    专修。净土法化,盛极一时。清凉(738-839)《疏行愿品》,发挥究竟成佛,导归净土。玄奘(600-664)法师译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。窥基(632-682)著《弥陀通赞》、《西方要诀》。台、贤、...  向来讲净土宗的历史,从庐山东林远公开始,我国人广知有西方净土,当从大乘佛经传译开始,东汉支娄迦谶译《无量清净平等觉经》和《道行般若经》,是为我国大乘佛经传译的开始,般若与净土思想同传我国。东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1848497.html
  • 佛教神灵观

    一因果相续的世界吧,你的修行决定了你的命运! 佛就是一个“觉悟者”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,不存在人格、地位上的不同,从有"觉"上的差异。"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有佛性者,皆得成佛。"释迦牟尼说法州年,谈经300余会,无非灶为众生指出一条"成佛"棗自已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。 在成佛的艰难修行征途上,先要经过菩萨这一阶段,这是--个发心发愿,勉力修持的过程,佛教通过一套严密的理论论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350530.html
  • 何谓“九住心”?

      何谓“九住心”?   “九住心”亦可称为“九住定”是修习禅定的九个阶次,是初学行者勘验禅定修学进度,最具体、实际的准则。以下参考《成佛》所说,说明如下:   (1)内住:一般人都习惯将...。   (3)安住:此时,心已较习惯安住于所缘对象,妄念一起,即能发觉,并立刻把心拉回,心较安定,不会常常往外跑,这样的心境,称为“安住”。   (4)近住:心已能安住于所缘对象,对所观对象虽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2353604.html
  • 正见的内容及其重要性

    正见,知缘起的集、灭外,那便是四谛的出世间正见。《成佛》三乘共法章云:“增上慧学者,即出世正见……此是佛所说,缘起中道义,不着有无见,正见得解脱。又复正见者,即是四谛慧。”四谛中“道谛是三学,八...,从正确观察而成为确信不移的定见,便是正见。”(《成佛路》,印顺著)  学佛者应有的世间正见,那就是正见有善有恶,正见有因有果,正见有业有报,正见有凡有圣。这四者是说明世间正见的主要内容,为修学佛法...

    正 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3554008.html
  • 证悟次第——渐悟与顿悟

    四谛,应该是渐入的;但这与悟入缘起空寂性----也就是见灭谛得道,是不一定矛盾的。经说:没有前三谛的现观(直觉的体验),是不能现观道谛的;四谛是渐入,犹如梯级的,这都是渐入渐证的确证。 (成佛(增注...与苦灭的体见。由于安立四谛:苦应知,集应断,灭应证,应修;在正见为先导的修行中,知苦、断集而证灭,名为“见灭得道”或“一念见谛”。然在‘阿含经’中,如实知苦(或五蕴等分别说),如实知集,如实知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454815.html